课程设计原理
基于‘情境式学习’理论,将26个基础字母与恐龙特征关联(如A对应Allosaurus/异特龙),每日学习4个字母及相关单词。课程包含50个高频词和20个实用句型,通过恐龙考古游戏、化石拼图等互动方式强化记忆。神经语言学实验证明,主题式学习比传统方法快2倍建立语言联想。
每日学习模块
Day1-2:恐龙名称与基础问候语(识别10种恐龙英文名+自我介绍);Day3-4:身体部位与数字(描述恐龙特征+1-20计数);Day5:动作指令与颜色(模拟恐龙行为+辨认化石颜色);Day6-7:场景对话与复习(博物馆参观情景模拟)。每个模块配备AR恐龙互动练习。
文化延伸知识
恐龙命名多源自希腊/拉丁词根(如‘tyranno’意为暴君),借此渗透词根记忆法。课程同步对比各国恐龙传说,如中国‘龙’与西方‘dragon’的文化差异。特别设计‘恐龙时期天气’单元,学习气候词汇时融入白垩纪地理知识,实现跨学科学习。
几个练习句子
T-Rex has sharp teeth
霸王龙有锋利的牙齿
We found dinosaur fossils
我们发现了恐龙化石
Stegosaurus has plates on its back
剑龙背上有骨板
Dinosaurs lived in Jurassic period
恐龙生活在侏罗纪
This pterodactyl can fly
这只翼龙会飞
结论
本课程通过恐龙主题实现‘玩中学’,7天可掌握约100个基础词汇和简单对话能力。建议搭配每日15分钟AR练习巩固记忆,后续可延伸至‘海洋生物’或‘太空探险’主题课程。关键学习策略:将新单词与恐龙形象建立视觉关联,利用情节记忆替代机械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