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原理
基于CLIL(内容与语言整合学习)理论,每天设置不同主题场景:化石发掘现场(基础名词)、恐龙餐厅(食物词汇)、博物馆导览(方位介词)等。每个场景包含15个核心词汇和5个实用句型,通过AR技术实现虚拟实境练习。
认知科学基础
采用间隔重复算法,在24/48/72小时三个记忆节点强化学习内容。恐龙名词作为具体形象词汇,比抽象词汇记忆速度快60%。课程包含40%视觉输入(恐龙复原图)、30%听觉输入(模拟环境音效)和30%动觉学习(肢体动作指令)。
文化连接设计
每日课程融入不同国家的恐龙发现史:周一中国(辽宁龙)、周二美国(霸王龙)、周三阿根廷(阿根廷龙)等。同时比较各国古生物学术语差异,如英式英语fossil和美式英语petrifaction的使用区别。
几个练习句子
T-rex has sharp teeth
暴龙有锋利的牙齿
We found dinosaur fossils
我们发现了恐龙化石
Triceratops eats plants
三角龙吃植物
Paleontologists study bones
考古学家在研究骨骼
This fossil egg is huge
这个蛋化石很大
结论
本方案突破传统英语教学的框架限制,通过恐龙这一全球性文化符号构建语言学习场景。7天课程涵盖200个基础词汇和35个核心句型,特别推荐给视觉型学习者和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初学者。后续可延伸至其他主题的系列课程,形成完整的沉浸式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