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速度与精度双提升
最后阶段建议采用‘三遍阅读法’:首遍速览抓主旨(3分钟/篇),二遍定位细节题(题干关键词匹配),三遍复核争议选项。重点训练‘例证题’和‘作者态度题’,这两类占分比高达40%。避免陷入‘过度推理’陷阱,答案一定能在原文找到直接或同义替换依据。
写作:模板活用与亮点句
大作文需准备2套差异化模板(社会现象类/价值对比类),小作文牢记7种信件格式。关键得分点在于:1) 首段现象描述避免语法错误;2) 中间段用‘数据引用法’(e.g. A recent survey shows...)增强说服力;3) 结尾段使用倒装句等复杂句式。考前需手写训练5篇以上以控制时间。
翻译:踩准‘给分点’
英语一翻译题侧重学术文本,重点关注:1) 定语从句拆译(将长句切分为短句);2) 被动语态转主动(中文少用‘被’字);3) 代词指代还原(it/they需明确指代对象)。每日精练1句真题,对照官方译文修改,特别注意专有名词的固定译法(如‘Renaissance’必须译作‘文艺复兴’)。
完形填空:逻辑词破题法
该题型60%的答案与上下文逻辑相关。重点记忆5类高频逻辑词:1) 转折(however, nevertheless);2) 因果(consequently, thereby);3) 递进(furthermore);4) 举例(for instance);5) 总结(in summary)。遇到生词时优先通过搭配判断(如‘make a _____’通常填‘difference’)。
几个练习句子
By intensively analyzing past 5 years' exam papers, I summarized the patterns of distractor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通过精读近5年真题,我总结了阅读题的常见干扰项特征。
For writing section, master 3 universal argument structures first.
写作部分建议优先掌握3种万能论证结构。
Focus on convert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passive voice in translation tasks.
翻译题需重点关注定语从句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结论
最后30天需采取‘靶向突破’策略:1) 阅读抓主旨和定位能力;2) 写作强化模板熟练度;3) 翻译死磕真题采分点;4) 完形填空主攻逻辑线索。建议每天保持3小时英语学习,按‘2小时真题+1小时专项’分配。切记:考前一周重点复盘错题本,避免重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