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恐龙主题?
恐龙主题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吸引力,能将生物学(分类学、进化论)、地质学(化石形成)与英语学习结合。研究表明,非常规主题可使词汇记忆效率提升40%(《教育心理学杂志》,2022)。例如:'herbivore(草食动物)'与'carnivore(肉食动物)'等术语既属于科学词汇,也是SAT高频词。
核心教学方法
1) 词汇构建:用恐龙特征类比语法概念,如将'剑龙的骨板'比喻为'句子中的修饰成分';2) 情景写作:设计'恐龙保护区导游手册'写作任务,练习被动语态(This fossil was discovered...)和条件句(If humans coexisted with dinosaurs...);3) 听力训练:分析《侏罗纪公园》电影片段中的学术对话。
文化关联与批判思维
通过对比科幻作品(如《侏罗纪世界》)与科学文献中对恐龙的描述,引导学生讨论'媒体如何影响科学传播'。此环节涉及议论文写作框架、证据评估(compare-contrast句式),同时培养媒介素养。
延伸学习资源
推荐使用交互式工具:Google Arts & Culture的恐龙AR模型(练习描述性写作)、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在线数据库(训练信息提取能力)。这些资源符合CEFR的B2级(高中)语言要求。
几个练习句子
Fossils of Tyrannosaurus were found in North America.
暴龙(Tyrannosaurus)的化石发现于北美洲。
Triceratops used its three horns to defend against predators.
三角龙的三个角用于防御捕食者。
Pterosaurs were flying reptiles, not dinosaurs.
翼龙是能飞行的爬行动物,不是恐龙。
The Jurassic Period lasted approximately 56 million years.
侏罗纪时期持续了约5600万年。
Paleontologists study dinosaur behavior through fossils.
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研究恐龙行为。
结论
本文论证了恐龙主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古生物学语境实现词汇拓展(如extinct物种名称)、复杂语法结构的自然习得(定语从句描述化石特征),以及跨学科批判思维的培养。建议教师设计'恐龙博物馆策展'等任务,将语言输出与STEAM技能结合。